據紐約一位資深分析師說,海運公司在今年前三個月供應中斷的情況下通常能很好地渡過難關,但需求中斷下個季度可能會讓該行業陷入嚴重的財務虧損。
這家總部位于紐約的咨詢公司Blue Alpha Capital估計,基于11家航運公司第一季度的財務業績,以及未報告其財務數據的船公司的平均水平為基礎,第一季度的總體利潤為400萬美元,適度虧損,比去年同期的4.34億美元有所改善。
但是,Blue Alpha Capital的創始人和分析家約翰·麥考恩(John McCown)表示,第一季度的業績“在各航運公司之間不太一致”,在11家航運公司中有6家報告的業績較上年有所改善,而有5家的業績則較差。
他指出,K Line和HMM是該季度表現最差的兩家公司。K Line持有ONE 30%的股權,虧損了149萬美元;HMM則虧損了5500萬美元。
與之相比的是,馬士基(Maersk)利潤為2.02億美元(根據其集裝箱業務占集團利潤的估計百分比計算);達飛達(CMA CGM)凈利潤為4800萬美元;中遠(COSCO)盈余為4100萬美元;赫伯羅特(Hapag-Lloyd)盈利為2700萬美元。
麥考恩警告稱:“集裝箱行業第一季度出現虧損,甚至在全球需求沖擊的全面影響之前就已經出現了,這種影響將貫穿整個年度的財務報表。”
“這種負面的催化劑是由中國的關稅造成的,目前中國的關稅仍是峰值水平的91%,這些關稅注定會使遠東至北美的貿易額出現兩位數的百分比降幅。”他說。
麥考恩補充說,“毫無疑問,全球貿易將會在2020年看到集裝箱運量出現史無前例的下降。”
事實上,航運公司現在似乎已經接受了這種情況:例如,達飛輪船在第一季度的業績中表示,它預計第一季度的貨運量下降5%之后,第二季度的降幅度將達到15%。
此外,2M和THE聯盟已經宣布取消在亞洲和歐洲之間約75趟航行,一直到10月(傳統上是旺季結束),這表明從新冠疫情中恢復V型是沒有希望的。
遠洋承運人通過積極的“消隱”策略成功緩解了第一季度后半段疫情爆發供應中斷的影響,其中包括在2月撤出了約36%的亞洲到歐洲的航行,和28%的跨太平洋往返航行。
但是,麥考恩并不相信,航運公司能否繼續維持運費而不受貨運量急劇萎縮的影響。
他說:“盡管第二季度可能會變得更糟,一些航線的貨量同比下降高達30%,但2020年下半年的情況也會很糟糕。”
“我目前對2020年集裝箱運輸業利潤的中間估值是虧損106億美元。最好的情況是虧損54億美元,最壞的情況是虧損159億美元。”麥考恩先生說。
對于班輪公司來說,令人擔憂的是,他預測2020年將是“該行業有史以來最糟糕的財務表現”,而承運人資產負債表上的壓力將“導致重大重組”。